只有更好的服务,才有更多的用户

不断超越,追求完美

效率成就品牌,诚信铸就未来

只有更好的服务,才有更多的用户

不断超越,追求完美

  • 供应泥鳅人工养殖技术资料

  •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资料:    泥鳅属鱼纲、鳅科,是温水性鱼类。

    泥鳅体延长,亚圆筒形,长10多厘米;黄褐色,具不规则黑色斑点;口小,下位,有须;肉质清淡、细嫩,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据分析,泥鳅含人体必需有的多种营养成分,如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种维生素和钙、磷、铁等微量元素,其*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.6克,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。

    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很强,容易养殖,运输方便,生产成本低。

    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。

        泥鳅生命力强,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、池塘里生活,食习广杂,繁殖力高。

    泥鳅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质淤泥中,喜在底层活动;夜晚出来觅食,以昆虫、扁螺、水草为主食,也食腐殖质。

    泥鳅肠壁薄,肠管直,血管分布广,能进行呼吸,当水中缺氧时,除鳃外也能在水面用肠呼吸,这多发生在气候骤变、低压*来临前。

    冬季水干涸钻泥中,湿润环境行肠管呼吸,也能维持生命活着。

        泥鳅活动适温在18—30℃,在水温25—28℃时生长**快,上升 30qc以上,即钻人泥底或草层中栖息。

    水温下降10℃以下开始冬眠。

    次年水温上升5℃以上,开始出穴活动。

    4—10月份生长旺盛。

    喜夜间觅食,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、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饲料。

       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,如江河湖泊、溪涧沟渠,尤其烂泥田、山垅田、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库、井潭底土等,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、淤泥中,都可养殖泥鳅。

         其养殖技术如下:     一、建造池塘养殖     选择阳光充足、水源方便、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。

    面积以100— 150平方米为宜,种苗地可小一些, 30—50平方米为佳。

    池深一般50— 100厘米。

    四周可用水泥筑墙,薄膜贴埂,铲光土壁。

    上设进水口,下开排水口。

    为了防止泥鳅*或被洪水冲跑,进、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、篾闸围住。

    池底挖松30—40厘米厚土层,或增添些泥浆,以供泥鳅避暑、御寒、逃藏及栖息之用。

        二、加速苗种繁殖    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,4—8月份繁殖旺季,尾(条)怀卵量 4000—7000粒。

    亲鱼选择标准:体质健壮,运动活泼,无病伤,色地正常,体表粘液多,体长10—20厘米,体重30—50克为佳。

    鉴别雌雄方法:雌鳅胸鳍短,前端钝圆,呈扇形,体形圆胖,颜色单一,4月上旬繁殖期,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;雄鳅瘦长、颜色花杂,活动迅猛,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。

    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。

    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,用生石灰消毒,放入清水,待毒性过后,将亲鱼按雌雄1: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养。

    水温上升15℃以上时,用树枝、棕片、冰草等制作鱼巢,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,让其产卵。

    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,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。

    待水温上升约24℃1—2天,可能全部孵化。

        孵化出鳅苗长3—4毫米,附着鱼巢上,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。

    鳅苗出膜后,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,每平方米放800—1000尾。

    在鳅苗培育期,以投喂熟蛋黄、豆浆、奶粉及鱼粉为主,后期改为投喂米糠、豆渣、麦麸等,每天投1— 2次,投喂量占放养量10%左右,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.5厘米,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;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,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。

        三、饲养管理     1.池塘饲养法:放养前先清池,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。

    水深40— 50厘米,施肥培育肥水,然后投放鳅种,每667平方米投2.5—3万尾。

    投喂人工饵料,如小型甲壳虫类、昆虫、蝇蛆、蚯蚓、蚌肉、鱼粉、畜禽下脚料、麦麸、米糠、豆渣等,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和泥渣及有机碎屑等。

    每天投喂量按放养泥鳅的体重计算,一般3月份为10%,4—6月份为4%,7—8月份为10%,9—10月份为4%,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。

    同时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,培养浮游生物。

    水温达30℃,要常更换新水,并增加深度,降低水温。

    当发现泥鳅游到水面浮头“吞气”时,这表明水中缺氧,应停止施肥,注入新水。

    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,并在池角施人牛、猪粪等厩肥,以提高水温。

    一般泥鳅长达20厘米左右时,即可捕获上市出售。

        2.稻田饲养法:在每年的早、中稻插秧后放养。

    每平方米水面投10—12毫米鳅种30—50尾。

    在放养前应加高加固田埂,以免田埂垮塌。

    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,再在近排水口处,挖个6—7平方米、深50—60厘米的鱼坑,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地,又便于起捕。

    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,结合投喂米糠、蚯蚓等,以防止水质恶化。

    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*。

    到割稻时可捕捞,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—35公斤。

    标签:     阜阳市技术资料   阜阳市技术资料厂家
    安徽 阜阳市阜阳市技术资料厂家
    供应泥鳅人工养殖技术资料
  • 企业信息
  • 状态:匆匆过客
  • 核实:        
  • IP属地:安徽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---
  • 座机:---
  • 手机:---
  • 地址:---